文章

顯示從 11月, 2024 起發佈的文章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圖片
  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 一處令你跟大自然傾談的地方,又是一處令你感到平靜閒適的地方—「鳳凰徑第五段」。群山疊山,山中遊走,匯合分流,海灘拍岸。走十八公里蜚短流長,可是路走得順心暢心。我心目中的鳳凰徑第五段,一直是低調而又平實的山徑,今天如願再次啟航。 下車時,好多人十分懷疑我們是否下錯車,他們均用奇異的眼光看著我們。這不意外,因為低調的山徑並不是太多人知曉,但這路徑是官方來的山徑,只是設施比較簡單,不太吸引別人來訪吧。 起點只有一所旱廁,沿途並沒有士多或公廁,一切了無痕,與大自然接洽。看著翠綠的觀音山,眼前一大片草地,別有一八角亭。簡單而樸實,已是一種美。 「摒棄煩囂,擁抱自然」。因為起步點深屈道在海拔二百米上,所以要上四百多米高觀音山頂並不如所想的那麼困難,但石級仍是蠻多的。大約十五至二十分鐘會上到平地。路是往羗山走,官方路徑是不會有往觀音山路徑的。疫情過後,人少來了,上觀音山的路變得密密麻麻,新手不宜。按徑索驥,小心翼翼,終攻頂成功。觀音山山頂是值得來訪的,集鳳凰彌勒山於一身,又有狗牙嶺獠牙氣勢之可看,雖未至於看到三狗朝凰的險要景觀,然而,山勢利眼,仍值得一看。山腰寺廟群落,身歸靈隱,延至大澳落體,入海御龍,情景交融。再看石壁水塘近景,惟此獨有,有山有水,共融於一樂,勝景也。 回朔至鳳凰徑,向羗山頭進發。看到遠方上山的路徑,一脈「之」形的山徑繞上去。先落一二百海拔,再由谷底反彈,來個大逆轉,緩緩沿著梯級走上去。 路比之前好走,多了不少梯級,但失卻自然美。走到盡頭,浪跡天涯,前無去路,另有闢徑可走。回望走過的路,悠久見生成,芒草漸見崖邊,和鳳頂來一個背景襯托,又是美景一幅。雖是最辛苦的一段,定有終結時,上到副峰羗山頭,回望已走過的觀音山及其山脈脈絡,頓然感到開朗。 望獅象虎山清晰無瑕,虎落大澳身心歸息隱。這裡看的大澳是最美的了。而寺廟群落亦一覽無遺,恰見天壇大佛的背影,佛光乍現,透射了我們的身心處,轉念為悠,肝膽相照,處處都是伴隨走過的足印,遍及天下。要上羗山,還要經過兩座小山不可,行行重行行,終到四百五十九米高的羗山頂了。 岩石撫蝶,窺意態美。蝴蝶在大石面上休憩,我看得出神,「還有三分一的路程要走吧!」同行說。不敢怠慢,遂自再行,在分岔路上直行然後靠左上山...

香港 10/30/2024 香港|屯門區|元朗區《晨運🏃山步行—黄泥墩水塘》

圖片
香港 10/30/2024 香港|屯門區|元朗區《晨運🏃山步行—黄泥墩水塘》 《晨運🏃山步行—黄泥墩水塘》 無心得到的寫意感覺更純更真, 隨心拈花的詩意美得接近永恆。 輕輕看 輕輕聽 輕輕笑 那笑容來自放心 只因已放下戒心 無心得到的一切放開也未染塵 隨心欣賞的景緻最吸引 誰想過 清風踏綠草未無痕 留下無心的美感 黃泥墩水塘本是灌溉之用,在六七十年代用作耕種之用,水塘下的楊家村有數座古蹟,現今依然有果園等。水塘本身細小,但較寂靜怡人,人跡罕至。但這種自然美卻是不可多得,水塘右側有落上神仙轍,新手不宜前往了。 仍是熟悉的路,竟感無心快意。 想起林夕所寫的詞,最貼切還是那句。 「那笑容來自放心,只因已放下戒心。」 因為現今社會,人要放下戒心,著實不易。 放下戒心,遊黄泥墩水塘, 一個簡單的灌溉水塘,竟看出美來。 不知何故? 想來想去,皆因自然就是一種美, 美得接近永恒。 【山水生活雜感VLog Shorts 85.0】 無心快意|劉德華|作詞:林夕|大欖涌千島湖|黃泥墩水塘 #香港行山好去處 #賞千島湖秘密位置 #浮沙碎石 #新手不宜 #那笑容來自放心|#shorts https://youtube.com/shorts/R-JTRDRXxsE?feature=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