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 「櫻花油菜遍地開,綠野原平春暖時。」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- 4月 19, 2018 2018/04/18 湖北 「櫻花油菜遍地開,綠野原平春暖時。」 兩年前的憶記,春姿新裝,爭明競艷,今已封城落泊,還待再起時。以此為願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電子郵件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 - 9月 29, 2017 09/28/2017 (二)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5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6段。 出發 :中環乘新巴722到新威園下車 回程 :在大潭水塘北站新巴14號巴士 時間 : 4-5 小時 (連休息及影相時間) 注意事項:大風坳上畢拿山要走599級天梯 參看第一部份 畢拿山高432米,在山頂一望無際,景色無與倫比,多少苦楚都感到十分值得。那女子,嫣然一笑,告訴我左邊可看看美麗的景色。我不由得跑過去,她再提示我小心油漆的告示,我感到自己十分丟臉。 霎時一看,在山高處,鳥瞰整個大潭水塘,再遠望廣闊大潭灣,再望到赤柱半島,沒有其他地方可與此比疑。定下心神,綠蔭處處,藍天碧水,海面,水塘內若靜似動,湖光十色,那玲瓏的等角線無釋地向外延伸,找不到交滙點,卻融於景色之中。縱景色似是無言之死物,但那山水間的連線卻低調的劃上一道絕妙的筆觸。 畢拿山山頂 轉過身去望望就是一片密林,如方塊的高廈佈滿維港兩岸。有時您會注意到生活現代化的步伐是來得那麼快,偏偏身後就是人煙稀少的小徑水塘。這樣的反差,置於其中,心裡感到這種巧妙之佈局不是常可見到,而這畢拿山頂上確是盡覽無遺,頓覺自己已渾然天成,無憾。 是時候拜別畢拿山了,走回天梯,徐徐下山,依然不捨。走回自己汗流六百級的梯級,愈來愈涼快,得知,已重回大風坳的懷抱了。 由大風坳沿路經冷氣走廊落大潭水塘,涼風送至,清風送爽,慢慢走下去,聽下那水塘中的滴答聲,忽爾到了堤霸,左望懸入無崖,右望水若如鏡,已到大潭上水塘了。 大潭上水塘 看著曾走過山峰的堅壑無涯,來到此靜如鏡的水面,聽那風聲水聲而至,恬靜淡然,洗滌我心,那白雲倒在水面上,風欲而又止,泛起了那鏡中面。很多人都攝服於大潭篤水壩之霸氣,甚是大潭中水塘石拱橋之宏偉,或是副水塘輸水塘之井然,非看不可。但我卻鍾愛上水塘那種休憩淡然,它將山壑收起在那深深的水塘裡,雲內高清地綻放其無暇的身影。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,人呢,渾在其中,山水人行,意態早已飛往雲外九宵,神往。 大潭副水塘剪影處處,如照鏡粧的將天山水色反照在水面上,一路延伸,玄妙至無限的連線……接上藍天。一種靜態的展示,卻使您情意動。... 閱讀更多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 - 9月 28, 2020 2020/9/28 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 — 九逕山 出發:屯門置樂顯發里(九巴53,52X,61M,城巴962,962X) 回程:屯門錦輝花園 (九巴53,52X,61M,城巴962,962X) 需時:4-5小時 (連拍照影相計) 注意事項:下山乃浮沙碎石路段,新手不宜。 夏秋之交,稍感涼意。這數星期間,天色陰晴不定:時雨滂沱,時而放晴。來到今天,看旭日晨曦之初升,得藍天白雲之眷顧,天氣終究定下來了。頓收拾行裝,吃過豐盛的早餐,乘車之便,𣊬間即達,向九逕山頂進發。九逕山之名,源遠流長。曾為明代邊防士兵擊退葡人之戰略重地,又有清朝《新安縣志》:「九逕山,在縣南四十里,下臨屯門澳,明海道汪鋐帥士人殲佛朗機於此。」之載。有山則有名,似是時人之執著。官方地圖卻不為此山冠名,相傳此山頂共有九道山徑上朔,故曰「九逕」,卻未可作實。 我看「九逕」之名,多少有一種「九逕自從,無窮無盡」的味道:「七七四十九天」、「九死一生」等句,皆有似是天涯盡處,卻有柳暗花明的轉機。「九」的大寫為「玖」,又有「連綿不絕」、「長久」的意思。山路縱橫交錯,溯澗問源,猶如在八陣圖裡遊走,非要花點時間走出迷陣不可,故山得以其名,定必有因。 於顯發里起步,上坡不久,見一雪白的涼亭。這裡曾是晨運客乘涼的好地方,引水成流,燒柴沸水,品嚐山中茗。惜現在野豬肆虐,蹤影處處,茶客被嚇得不敢駐足了。反而,外籍家庭傭工們「天不怕、地不怕」,一行數人,各攜食物,享受假期,在亭內野餐去。不消一會,踏上百級階梯後,接上麥理浩徑第十段M198標距柱位置,沿引水道往何福堂中學的方向走。引水道上,晨運客處處,一部又一部載有水桶的手推車正在路邊列隊。晨運客們一邊做熱身運動,一邊放置水桶於引水道處,等待山水集腋成裘。九逕東南西北脊,澗源處處,逕水自流,分支甚多。水被引到不同的位置,亦即表示上山下山的路甚多,逕渭交錯,滿佈迷陣,是不易走的一座山了。 引水道的盡頭,有一道梯級沿小瀑布邊上山,穿過水務設施,這可省卻一段上斜的梯級,接上分岔口處。分岔道上指示分明,左路直走經屯門彩虹欄杆往藍地水塘,中路抄上發射塔、九逕山頂、虎地郊遊徑、藍地水塘,右路回走麥理浩徑第十段。屏息靜氣,抄上中路,向九逕山頂進發。沿九逕北坑的山路上朔,這是最易達九逕山頂的山徑了。一路... 閱讀更多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 - 11月 17, 2024 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 一處令你跟大自然傾談的地方,又是一處令你感到平靜閒適的地方—「鳳凰徑第五段」。群山疊山,山中遊走,匯合分流,海灘拍岸。走十八公里蜚短流長,可是路走得順心暢心。我心目中的鳳凰徑第五段,一直是低調而又平實的山徑,今天如願再次啟航。 下車時,好多人十分懷疑我們是否下錯車,他們均用奇異的眼光看著我們。這不意外,因為低調的山徑並不是太多人知曉,但這路徑是官方來的山徑,只是設施比較簡單,不太吸引別人來訪吧。 起點只有一所旱廁,沿途並沒有士多或公廁,一切了無痕,與大自然接洽。看著翠綠的觀音山,眼前一大片草地,別有一八角亭。簡單而樸實,已是一種美。 「摒棄煩囂,擁抱自然」。因為起步點深屈道在海拔二百米上,所以要上四百多米高觀音山頂並不如所想的那麼困難,但石級仍是蠻多的。大約十五至二十分鐘會上到平地。路是往羗山走,官方路徑是不會有往觀音山路徑的。疫情過後,人少來了,上觀音山的路變得密密麻麻,新手不宜。按徑索驥,小心翼翼,終攻頂成功。觀音山山頂是值得來訪的,集鳳凰彌勒山於一身,又有狗牙嶺獠牙氣勢之可看,雖未至於看到三狗朝凰的險要景觀,然而,山勢利眼,仍值得一看。山腰寺廟群落,身歸靈隱,延至大澳落體,入海御龍,情景交融。再看石壁水塘近景,惟此獨有,有山有水,共融於一樂,勝景也。 回朔至鳳凰徑,向羗山頭進發。看到遠方上山的路徑,一脈「之」形的山徑繞上去。先落一二百海拔,再由谷底反彈,來個大逆轉,緩緩沿著梯級走上去。 路比之前好走,多了不少梯級,但失卻自然美。走到盡頭,浪跡天涯,前無去路,另有闢徑可走。回望走過的路,悠久見生成,芒草漸見崖邊,和鳳頂來一個背景襯托,又是美景一幅。雖是最辛苦的一段,定有終結時,上到副峰羗山頭,回望已走過的觀音山及其山脈脈絡,頓然感到開朗。 望獅象虎山清晰無瑕,虎落大澳身心歸息隱。這裡看的大澳是最美的了。而寺廟群落亦一覽無遺,恰見天壇大佛的背影,佛光乍現,透射了我們的身心處,轉念為悠,肝膽相照,處處都是伴隨走過的足印,遍及天下。要上羗山,還要經過兩座小山不可,行行重行行,終到四百五十九米高的羗山頂了。 岩石撫蝶,窺意態美。蝴蝶在大石面上休憩,我看得出神,「還有三分一的路程要走吧!」同行說。不敢怠慢,遂自再行,在分岔路上直行然後靠左上山... 閱讀更多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