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「初試浮沙碎石,遨遊港版千島湖」— 麥理浩徑第十段至黃泥墩水塘

2018/12/03 香港《初試浮沙碎石,遨遊港版千島湖》— 麥理浩徑第十段至黃泥墩水塘

出發:屯門市中心 杯渡站 輕鐵614,614P 何福堂中學側上山

回程:黃泥墩村 港鐵K66 接駁巴士

時間:3小時 (連休息及拍照時間)

注意事項:上高處拍千島湖路段全是浮沙碎石,新手不宜





是日,天色不錯,熱了點,選一條簡單但有挑戰的路段來行,自覺近月來身體有多少鍛練,是時候試一下簡單的浮沙碎石路段吧。

前半段可以不用多述,屯門市中心出發,逆行麥理浩徑十段引水道,直去掃管灘,當中有一隻白鷺飛在山路上,來不及拍下倩影就飛走了。沿途有賴松樹引路,才不覺沈悶。

到了掃管灘時,發覺有不少蜘蛛招呼我,想他們都等這一刻很久了,引水路上的悶者又可止我山水一人嗎?哈哈。









接著,大家都十分清楚由M187 到 M183 的路段有什麼玄機,而大家都好清楚,那玄機就是可以從M187引水道上山看千島湖,但對於我來說,此路難度甚大。

走過熟悉的上山路段,嗅到了初次探路的氣味,又想起春天來時水的乾涸。到現在,每一次閒在這裡,都有不同的體驗,不同的景好看。沒有看不完的景色,只有不斷在山水中爭覓興趣的有心人。

一直上,發覺這段路比之前有很大不同的是多了流動廁所,且多了外國人來步行,說回景緻,向小欖壩底說再見後,先來的就是那麥理浩徑舊路。







麥理浩徑十段舊路如今已是越野單車樂園,車手可沿水塘挑戰身手。新路直上M183彎位觀賞處,這正是觀賞港版千島湖的易達地點。

沿路上,一路蜿蜒上斜,斜度不大。看見一引水梯級直達水塘,那橫枝迎來一瞥,十分秀徑。三時不同,春時乾涸如柴,成夏秀勁青蔥,入秋添上枯葉雜章一起。如今入秋,水雖不及盛夏時的飛射奪目,卻有流水淙淙不息之感,仍是可人。





多拐一彎,M183的彎位就在跟前,發力到最後一彎,兩大石並橫而至,那是看千島湖第二變的中距景觀,隱約看到有幾個人駐足欣賞,似是需要花點力氣上去不可。

M183大彎位一直是官方看千島湖的上佳地點,十分開揚,唯美中不足的似是島連在水平,但總算能看到個體的小島浮在湖上,與其說是湖,倒不如這就是當初闢水塘時沒想到的鬼斧神工吧。

 

賞港版千島湖有三變,一是由M183彎位直望的為一變,另一變是往大棠方向前行第二個的登上路口,這裡上斜坡五分鐘左右會到並石頂,就可以看到千島湖的第二變。而是次我所行的第三變,就是於高角度飽覽千島湖一隅,起點是要離開麥理浩徑,進入浮沙碎石路走上去。


我一直在往黃泥墩山路與那通道的分岔口前屏息靜氣,此刻我真的要跨進一步,向浮沙碎石的路段上山了。





上山總比落山易,慢慢適應後,路稍有平緩,就開始直上山腰,千島湖的景色呈現眼前,後有元朗平原,深圳全景,本以為已經到了目的地。殊不知遇見兩人,要過上面的兩舊大石才是最終的觀賞點,我不由分跟他們往上手腳並用走上去。其實在山腰看的已是十分動人,迷得我有點不願再走呢。









上到高處已無憾,景色盡現,島連成沙洲,不規則的擺在它喜歡的位置,水漲一淹,分出千島,甚是暸人,那碧綠的水,配上藍色的天,雖有煙霞,仍可遇見。遙望那大帽山,雞公嶺之懷抱,水簾皆入眼簾,美不勝收。坐在這裡看,山、水、景、人看得我十分出神。













路不通行,自有人行處。下山真的是一大挑戰,沒繩幫忙,不知可完成否?既是一種緣,就要珍惜。山不會走,但人會靈。總算無驚無險完成。


此時黃昏飛至,快步往楊家村去,竹林深處,雖沒有竹林,卻是深處人家,慢慢出村,大自然替我接駁回到人間,一往。短短瞬間,又是另一種難忘的體驗。









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