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「躍龍再入海 — 世界級城市遠足徑:港島徑第八段 龍脊」

2010/09/30 香港「躍龍再入海 — 世界級城市遠足徑:港島徑第八段 龍脊」

出發 : 筲箕灣站乘新巴9號巴士,土地灣站下車
回程 : 小西灣藍灣半島巴士總站
時間 : 3 小時 (連休息拍照時間)
注意事項:適合行山新手的山徑
龍躍初入海遊記




時為走了麥徑一、二段後的第一天,竟意猶未盡,本是請了假,接走回餘下四灣路段,但起床後已是九時正,再往西貢較夜了。所以想找一短線走走吧,突然想起龍脊,實是正中我當下的心意,二話不說,備好水,就出發去。

相信不用多談,筲箕灣巴士總站坐新巴九號巴士,在土地灣下車就是往龍脊的起點。



土地灣的廁所全改為最新的太陽能廁所,有照明,有熱水,梘液充足,且通風夠,十分先進且智能化。

熟悉的路,襯著一吹一擺的呼吸,比之前走得順,走得快了,上脊途中,多了一個木搭成的新觀景台,直望大潭灣,景觀不錯。心思周密,明顯此港島徑八段是愈向外國遊客推廣等方面再下了更多功夫,將設施盡量完善。



躍龍人海,在脊之巔

不消一會,已到龍脊,躍龍入海,在脊之巔。敢問龍入海為先,誰可擋?石澳正灘,整條彎岸線,清晰可見。又問龍躍於海為勢,誰可比?龍脊之勝景,始終會令人可一看再看,也不膩之悅感。








下降馬塘,幸會龍躍

往打爛埕山的路不難走,沿脊走就可以,有如游龍戲鳳,蜿蜒到埗。看那大浪灣的獨奏,浪水一拍一和,湊出一首如斯美景的樂曲。當然不及四灣的四重交響樂那麼震撼,但亦相當不俗了。






下馬塘坳的路多了木梯級,是日所見,有兩段新鋪的木梯級。下山更自在,身心愉快,轉回石屎路段,不消一會,已到馬塘坳的大涼亭了。

在馬塘坳的分岔路裡,這次選了引水道直往砵甸乍山接龍躍徑,下降至小西灣。沿引水道直走,十分清快。中間有一條分岔山徑往大浪灣,這由區議會鋪的山徑比較人工,但望的景色比港島徑的更開揚,而且愈近海灘,那廣角會更美。






我在山上拍了幾幅,就回引水道前行直上砵甸乍山,上山中有幾段梯級,還可以的。在砵甸乍山的觀景台望遠,見到佛堂洲,將軍澳的景緻,別有一格。





由砵甸乍山慢慢往下走500梯級到龍躍徑,是次行程將完結,由龍躍徑往小西灣方向一直下山,路十分平坦,最後到了小西灣公園,有公廁使用,側是藍灣半島,可補給,或在巴士總站坐巴士往港九新界,四通八達,十分好走的一條行山路線。




再踏上龍脊,想起我當開始行山時初會躍龍入海,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。龍脊—港島徑八段,確是一條適合新手入門人士的山徑,上斜不太難,路太不難走,有輕量的挑戰性,沿路景色一流。退出點足夠,輕裝得易,交通亦算方便,時間不太長。有人說龍脊太易行,但我認為經驗是一點一滴累積得來,就算重回此地,感覺又別有不同。雖少了一份興奮,卻多了一份讚嘆,能有此情此景,談何容易呢。

龍脊—港島徑第八段予我的感覺是愈趨國際化,想它是香港的行山徑中最走進時代的山徑之一了。另外一條非山頂的盧吉道、西高山那邊莫屬。然而,在新元素的投入時,原始山徑,地貌等特色改變得太大,反而會失去一種自然美。與自然的關係反變得疏離,融不下於自然,反對自然造成災害。對於一條為國際間所稱頌的山徑,作為行山友之一份子引以為傲。但它之所以予人稱頌,卻是源於其自然躍龍入海,依鱗石而走,游龍戲鳳的山水之感。只望這一段能在人工與自然之間作出平衡就好了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