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 「逕自連走群山,小馬躍動Boa Vista!」— 畢拉山電台山,小馬山,野豬徑。




2020/04/27 香港 「逕自連走群山,小馬躍動Boa Vista!」

出發:城巴25A,新巴25,過海隧道巴士108到寶馬山

回程:城巴6, 新巴66,黃泥涌峽道上車

需時:4-5小時 (連拍照休息計)

注意事項:上紅香爐峰入口,野豬徑入口,山徑不是官方山徑。


四月二十七日,陰晴。為避免長假期的行山人潮,小弟遂在平日裡再次清假行山,樂逍遙去。

多個月前,走金督馳馬徑裡初見藍天,及後,天空忽然五雷轟頂大作,大雨滂沱,欲往畢拉山電台一探而未竟。趁著當天好天氣,終可一償所願,逕自探探電台、小馬坑、小馬山及野豬徑等景緻,感謝大自然予小弟之眷顧。





熟悉的路段,熟悉的維港。

不用多花畢墨介紹起步點了,乘過海隧道巴士到寶馬山道遊樂場下車,在賽西湖商場吃過早點整裝好,在寶馬山道遊樂場公共洗手間梳洗好後,沿聖貞德中學旁的小徑,直上金督馳馬徑去。

不消數分鐘,走到金督馳馬徑,向著渣甸山的方向走去。二話不說,拐兩個彎後,來到往紅香爐峰的地方。沿著絲帶,攀石上斜,一會兒便到標高柱的小石丘處。

攀上小石丘,坐在標高柱前的座台,向著海景望,拂進海風裡,頓感舒泰。眼前的維港十分動人,沒有之一。無論是朦朦朧朧看不見對岸的時候,或是雙子塔門神般守護著海港的時候,每一次的探訪,景色均令人神往。往紅香爐峰是予初學者一展爬石或穿林的好機會。路程不長,側旁的樹幹亦多,是練習平衡穿林技巧的極佳鍛鍊場地。








一探畢拉山電台之究竟

熟悉的情節,熟悉的步頻,夾雜著熟悉的脈搏,由紅香爐峰行原路折返至金督馳馬徑後,繼續前行,直到盡頭,便是金督馳馬徑的起/終點。這次不往下走至畢拉山礦場,反向左轉,步行山路,直往畢拉山電台辦事處。




上山的路段是混凝土路段,一路沿山路上山,中間有一區議會籌建的涼亭予大家休息,上山坡幅不大,很快路變得平緩,徐徐地不疾不快,眼前就是電台辦事處的建築群。到達了,只見辦公室樓不太高,卻是依山而建,且在綿綿雲霄下,一支天線聳立問天,甚有「通天」的味道。



探畢拉山電台山

以為前無去路,原來路到盡時亦有道。辦事處側有一道山徑走入密林處,這是往電台頂及小馬山的山路。



沿梯級下降後,順理成章沿這段康莊大道走,走了兩步,不太對勁,看見山友從另一邊走出來,問一問確認一下,就知走錯了路。而這段康莊道往那裡,真的不知道,莫非是往礦場的通道?都是自己想當然累事,行山時要謹慎對好方向呢。



下降梯級後,轉向左走,那裡有一條鋪好的混凝土支路,沿那邊走,就會走到寶馬山澗上源與小馬坑的交匯處。



水從何處來,水到溪澗處。走過小石橋,聽到水淙淙的聲音,這是寶馬山澗上源處,若左轉就到寶馬山澗了,這次往小馬坑,電台山,小馬山方向,就要沿紅色箭咀轉右到小馬山橋處。



這裡的路由澗源上朔至此,最終會二合為一,任選一邊走,都會殊途同歸。之後沿著明顯的山徑直行,一路直行上山,去到路的盡頭就是畢拉山電台山頂處。而直行路途中有兩個分岔口,第一分岔口右轉,會見到先人石碑,有怪莫怪,沿石碑邊走,就是往小馬山的路。(紅箭咀方向)



往山頂的路途中有第二條分岔路,是通往天線群的,天線群猶如迷陣,從發射站有另一山路(藍箭咀方向)通往小馬山的。所以為何小弟會有兩種顏色的箭咀標示。




直行山路的盡頭,在草叢中,驟見電台發射站處,蔚然一角,有一種尋幽探秘的感覺,驟映成趣。電台發射站所望出的景觀尚算開揚,遠望港島東,將軍澳處,一覽無遺。發射台牆壁經塗鴉後帶有幾分迷彩,甚有特色,側有一隱蔽山徑直落寶聯徑處。這時,離開電台,轉上小馬山分別有紅色及藍色兩線路,兩條都可到達小馬山橋。以下就是兩條線路走向的簡介。



突破天線迷陣,橫渡小馬山橋

紅箭咀部分

紅箭咀部分是由電台發射站折返往澗源的回頭路,途經之前所到的兩個分岔口,第一分岔口是左轉入天線群,那裡有KE-2石碑表示,接上藍箭咀的路。

紅箭咀的路是略過第一分岔口,在第二分岔口轉左,走過先人石碑側處,有怪莫怪,然後一直沿山徑走。






上圖就是有怪莫怪,繞過先人石碑走的路,路徑十分開揚,不消幾分鐘,就走到小馬山橋與金督馳馬徑交匯處。



藍箭咀部分

由電台訊號站,走回至第一分岔口,KE-2石碑處,到達天線群迷陣。橫行予天線陣內,一直往景觀開揚的維港方向走去。走到盡頭,看到SGN-1石碑就沿山路下山去。



一路下山時的景觀十分開揚,望著遠處將軍澳,鯉魚門的海岸線,回眸一下山上的發射站後,這時下山到了草坡小路,接上小馬山橋與金督馳馬徑交匯處。




走出迷陣,一支天線竿問問蒼天指引通話,兩路最終匯流,告別電台山,迷陣的天線群後,直向小馬山橋方向奔去。




躍動小馬,橫跨畢拿

過了小馬山橋,開始走上小馬山了。這裡是衛奕信徑第二段的路,今次我逆走梯級往小馬山山頂處。所走的梯級數目雖不如孖崗山,或九龍坑山的天梯所比擬,但感覺梯級的數目至少過三百級罷。上小馬山的感覺有如小馬躍動一樣,跳跳紥紥的向山頂前行。不時回望後面,那群山維港的景色,為我打氣,倍感跳脫。



上到接近山頂的一半,回望電台山發射站,襯著遠處大帽山的身影,藍天碧山下,昂然一小發射站,雖感孤芳,但賞心悅目,猛然增添動力,加快登山看看更遠更闊的地方。






一路沿梯級上,一路回望。天氣尚算清新,數數群山,猶如群星匯聚,太平山,大帽山,獅子山,慈雲山,飛鵝山,魔鬼山,釣魚翁……有如繁星,細數無限。愈登得高,愈數愈多,看見柏架山山頂的氣象台,小馬山的電塔,山頂已在眼前,是時候要和維港說說再見了。













躍動小馬,橫跨畢拿 2

看見電塔出現,即代表接近小馬山山頂了,左邊尖尖的是畢拿山,上山的路變得平緩,山頂近在咫尺了。




愈接近電塔,就愈有「問天」的味道,電塔似是「通天」的寶塔。電塔側有一矮標。隨隨看見陽明山莊、紫羅蘭山的風光,逕山翠綠,自有分支,山脈分明,看得入神。

不一會,就到下山的梯級了,回望那「通天塔」,傲然屹立,亦算壯麗。畫風一轉,眼前就是熟悉的大潭水塘景色,快到港島徑與衛奕信徑之間的分岔點了。







到了分岔口,向大風坳方向走去,熟悉的大潭灣景緻,大潭上,中,大潭篤水塘,直出大潭港。接港島徑五段,往畢拿山時,想起初登畢拿山時的往事。

初初數次行山,經驗不太足夠。那時大熱天35度,由大風坳逆走599級梯級,登畢拿山頂,十分莫氣。上到一半大叫大喊鼓勵自己,但側邊一位小姐走得好輕盈。好不容易,上到山頂。那時的我,大喊一聲:「終於上到來了。」給小姐看見,尷尬非常。找個山洞去鑽,卻又要不得,只能跟她說聲好。

她著意叫我看看那大潭灣的景色,我連說:「謝謝。」如今此景,亦當未忘。此友善之情,依然未忘。那時,初見此景所喊的「嘩」一聲,那種初次登頂而飽覽天下的滿足感。如今,已是昇華。我閉上眼睛,再和畢拿山相約,美景依舊,那緩緩的和風,引領我在此跟前,與自然對話,熟悉自然,享受自然。悠然地在這空間內,感恩再次遇上,揮手說別,默默帶走心中的記憶和景色,沿梯級至大風坳去。





Boa Vista!

沒想到我由起點出發至今,大風坳是行程的第一個休息點,是我太興奮忘了休息吧。下了畢拿山,在大風坳稍事休息後,沿著涼快無比的冷氣走廊走,兩旁林蔭處處,冷風由下而上吹,十分舒服。下降到山腰處,有一分支往美景路段,轉左往美景路段去。



美景路段的外文翻譯,用上葡萄牙語 "Boa Vista!",意指美好的風光解說。若作葡萄牙地名或足球俱樂部的球隊,就會用音譯為「博為斯塔」作別述。相傳葡萄牙人來到這路段,及攀上小山崗 (今野豬徑山崗頭)後,對大潭灣的景色大為讚嘆,說了 "Boa Vista". 「十分美麗的景色!」,亦因於此,這地方便以"Boa Vista"為命名,傳頌至今。

確實,美景路段是引水道路段。路是平緩易達的,景色開揚,這裡望大潭灣的風景更加接近,近望大潭篤的水壩景照更顯然易見。沿路走,腳下的枯葉擦擦聲的為你伴奏,步履十分爽快。突然,引水道轉角後開始上坡,心情顯得特別期待,由山腰到這裡需時15分鐘左右,到達山崗的距離漸近,意即野豬徑的入口位置就在咫尺。





山坡路旁右邊有一條鋪好的小樓梯,這裡就是Boa Vista!,中文叫野豬徑—野豬頭段的入口了。



下了梯級後,會有一段密林,只要順著向前走就可以,旁有絲帶引路,留意途中有一些地洞,不知是否為野豬所為呢?要小心繞過才向前行,穿過密林後,到山坡後段,接近山崗頂時,路會比較開揚,只要細心沿著山胚走,很快就見到標高柱了。



穿過草叢,走到標高柱,一望無際。Boa Vista! 這裡的景色真的十分怡人!初次在這個角度欣賞大潭灣,有點喜出望外。



看那青山綠水,環島載嶼,淺灘泥岸,船搖揚曳,清新的大潭港逕水分渭,直出海洋,海天一色。張開眼晴,眼前的景物已讓您駐足觀看,根本沒有想離開的念頭。

以為在此野豬徑上只我一人賞析,忽爾草叢搖搖,沙沙作響。我以為是野豬的到來,正想找找躲避時,竟發現是一名女亞裔的運動健將跑到這裡來。平日在這裡遇見途人,簡直十分難得。我當然找著機會,著她幫忙照相。她也十分樂意,還請我幫她多照幾幅,她道在這裡那麼多次都未遇上途人呢。我們談了一會,談談越野跑,談談四大徑,談談面具石,她愈來愈想多放慢腳步,賞賞山中的景緻,不想因為拼時間,而失去行山的樂趣……行山—實是與山結緣的活動呢。





石碑雙輝伴我行,斜陽落日不言中。

大潭灣有一對石碑,均為無字石碑,南北相對,大多數講法,石碑是用作船隻調校羅盤之用,有過百年的建造歷史。

石碑山的石碑呈灰白色,與對岸紅山半島的灰棕色,湊成一對雙輝映。我想,能同時可以看得清楚這兩座石碑的,只有野豬徑頭山崗此地,才可一箭雙雕,飽覽無遺。

大潭內港,淺灘靠岸,看看這被山巒環抱的內港,顯得份外清幽,水色透徹,曳影巍峨,如此山水,簡單脫俗,駐足欣賞,久久而未散。




石碑山的無字碑


紅山半島下的無字碑




這野豬徑的小山崗上,可看到大潭中水塘,份外難得。上有紫羅蘭山脈直出淺水灣坳,又是另一洞天呢。



時候不早,不再入林,折返美景路段,接原路再往下走到大潭上水塘處。百年水機房屹立不倒,水塘存水不太滿,但水色碧綠,自有妙處。信步在最後兩公里,直接爬升走上黃泥涌峽道,野豬終被我碰上了,在搜刮野餐區的食物果腹。

最後,2公里的上斜路段終走完了,到了陽明山莊,稍稍補給了水份後就順著斜路走到黃泥涌峽道公園,這時落日將至,望著聶歌信山,南區,遠方的南丫島,餘暉四射,歸去來兮,Boa Vista! 是次行程終於結束了。

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