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 「再遇青山,仍是我的心裡伴」— 青山、青山腹地之行


2020/07/10「再遇青山,仍是我的心裡伴」— 青山、青山腹地之行

出發:輕鐵青雲站

回程:輕鐵青雲站

需時:2 1/2 - 3 1/2 小時 (連拍照休息計)

注意事項:炎夏注意補水,青山腹地多為浮石碎石路,且沒有任何樹蔭遮檔



昔日,香港行山發燒友之一金文泰總督,他在任時兩次閒遊青山,後御筆題字「香海名山」以詠青山山水以傳後世。如今,青山被各大香港行山朋友冠以「香港三尖」名號,與西貢蚺蛇尖、釣魚翁齊名。考青山歷史悠久,魏晉南北朝時杯渡禪師已在青山禪院內岩洞居住。其餘的事蹟有李小龍在青雲觀內作電影《龍爭虎鬥》取景場地等亦久有所聞,而現山友對於青山的認知,普遍在於山界考牌路線「杯靈雙渡」上。

上次到訪青山,時為兩年前了。那時為2018年,登頂時天色較灰。今既天色蔚藍,雖是炎夏,但有微風,何不再遇一試?順便為日後走「杯靈雙渡」半走、全走作準備:試試路況、體感,評估一下自己在這兩年內行山歷練中有何變化,亦算是一個好時機檢視一下自己。遂收拾好行裝,再次登上青山去。

由屯門市中心乘港鐵接駁巴士506於輕鐵青雲站下車,青雲站前身名為輕鐵「工業學院」站,改名後的「青雲」更為貼切,意謂對莘莘學子在院校裡學有所成,走上青雲路的期盼,且「青雲」二字更能呼應青山禪寺、青雲觀的悠久地緣。跨過天橋到楊小坑錦簇花園,到楊菁路後向左走,一直走到青山寺徑路口處,那就是往青山頂峯的路了。

登青山的路,有好多條山徑可作起點:計有良田坳、山景邨、龍鼓灘劉氏宗祠側、又有蝴蝶灣對開的青蝶脊,那麼多的路段以青山寺徑登山較為容易。全因路段大部份都是鋪好的梯級及混凝土馬路,上山落山難度相對其他路段較低。但亦不能輕視,因為梯級連綿,斜度亦大,需要的體力不能少。特別在炎夏的時候,耗力補水情況比起秋冬會更為頻繁。

青山寺徑初段是一段車路,兩旁有不少新建的別墅,斜度陡直,要慢慢向上行。走到離青雲觀不遠的一段路程,在樹蔭下忽有一亭沿斜路建成而至,名叫「挹曉亭」。那亭是供山友休憩的地方,由何東爵士捐建而成。實是何曉生(何東之稱號)與夫人造訪此地,念遊山者之軀勞而建。

接近青山禪寺不遠處,有一「四柱三間」的「香海名山」牌匾,那是行山發燒友金文泰總督,兩度造訪青山時,留下「香海名山」墨寶以讚詠青山、香海(青山灣海岸)的山水所致。側有數聯計有前民國總理、清朝翰林等提聯璧合,士林流芳百世。牌匾經過倡建人馮平山、鄧志昂、伍華等士紳名流所眾籌而建。為青雲觀、青山禪寺的建築群中添上另一番色彩,將此古剎的歷史感與使命延續下來。

離登青山頂峯之路仍遠,走到一半路程,如想舒展一下,吹吹涼風,不妨走入青山禪寺看看這香海名勝吧,慢慢走上久歷常新的梯級,本是無塵何有塵呢?梯級潔淨非常,跨步進入禪寺,探探青雲觀,大雄寶殿、護法殿、杯渡岩、高山第一題字,又可到李小龍與喬宏、董瑋切磋功夫的拍攝場地。寺內遊歷,頓感心寬。

遊歷甚久,是時候展步上山了。在青山禪寺旁有一登山徑接往青山,側有警告牌提示,那是鋪得十分工整的梯級,兩旁有黃色欄杆以作標示。不少山友認為,由青雲觀往青山的路鋪得太人工化,但我個人覺得這山徑如沒有梯級下,登山難度會有倍級的提升,因斜度十分大,山石路愈見崎嶇,且是浮沙碎石路,水土流失大,絕不易走。在山徑的自然程度與方便程度盡量取得平衡,個人反而認為更加重要。

上山的梯級愈直愈陡,非要停下休息不可了。這段仍是林裡的路,梯級連綿,但不見盡頭。風不及至,汗珠連連。過一座電塔,稍停一下,再進數十級梯級,一步一累積,終到山腰地帶。山腰有一處十分開揚的位置,景觀雖被部份電纜所阻,但仍可飽覽屯門市區的景色。適時,涼風習習,乘勢坐在石櫈一旁休恬,涼意盎然。一邊乘著涼風,一邊賞景,寫意得很。此時,看見一銀髮老友記赤膊上身,打著短褲,穿著白飯魚,氣不喘的平步上山,實是利害,教我們有點汗顏呢。

由山腰到頂峰是青山寺徑的第二部份,再有一警告牌顯示,這部份的山徑沒有工整的梯級,代之而起的是大石岩巉的山徑,段差甚大,上山斜度亦比之前高,氣量不能少。走到崖邊處,有心人加了繩索示意,路已走過四分三了,當心而行。隨後又是大石滿佈的山徑,慢慢沿石一步一步往上走,再要在密林下,走兩三段之字形的大石級後,終見一六角亭在您跟前,築立在山坳之上,那就是韓陵片石亭了。

韓陵片石亭是山友們大休熱點,基於疫情當下,我戴上口罩保持距離,坐在小樹下乘涼。涼風送至,拂拂作響。順賞石亭伍銓萃所提一聯,想起韓陵片石亭之往事。

「峭壁參天 有僊則靈 杯渡百年成韻事」

「奇峰插地 來源活水 觴流三月屬詩人」

亭側石碑記述伍華與當年港督金文泰二遊青山之感。據碑文記載,金文泰於西曆一九二七年七月(農曆丁卯年六月)首次登青山,曰:「丁卯六月,華隨侍車蓋,遊涉青山,憩於曹氏(晚清遺民曹受培)之晴雪廬(曹園,1982年已拆)。于時,日馭舒徐,雲峰奇譎,仁風所被,蒸鬱全消。制軍(註:制軍即金文泰總督)乃降尊紆貴,略分言權,官商雜遝,言笑暄聞,說餅品茶,浮瓜沉李,意甚樂之。乃訂重遊,期躋絕頂。」金文泰總督與眾士紳首次於青山遊覽時,並無登上山頂,登頂之日,在翌年春三月。」下款有台山伍華敬幟,他是開埠初期著名建築商人,十分稱頌金文泰總督對省港大罷工應對,以及對新界鄉紳的重視。金文泰總督精通粵語及中國文化,欲知其事蹟,要另書再談了。

亭內休息的人漸多,推使我立即出發,步往我上次未及的副峰去。隨即攀上巨石一看,看不見「高山弟一」石碑,卻在巨石底中穿出來,經前英軍雷達站鐵絲網側的小路出發往副峰。只我一人,霎時橫風陣陣,遠望整個青山腹地,猶如俠客行。風呼呼作響,地火舞黃沙,緩緩在副峰下的山坳中攀升。不消一會,就可登頂。

 

從副峰直望出去,幾個山丘,一大片脊地,猶如峽谷實是劣地。這就是「杯靈雙渡」要走的路,又越過乾山、圓頭山,又越過谷。試了一小段,體驗一下,待秋天有緣才走半段試試。

標高柱上的陣風十分歹勁,呼呼膨膨,有時我要俯身坐下找個平衡。望著主峰的電視發射塔,十分宏偉。這裡望屯門市區的景緻不比主峰遜色。迎面的九逕山峰置在正中,看那九逕自從分支的氣勢,又是另一番勝景。忽然,看一人影熠熠,頂著陣風,蹣跚而行,靠著我所在的位置而來。很有風嘯嘯,聲礪礪的感覺,又一俠士成功登頂了。

我倆俠士站在頑石之上,俯瞰整個屯門市,笑看縱橫九逕山,傲視赫赫青山灣….…大家識英雄重英雄,各自為對方拍下幾張照片。乘風載道,在古剎之上踏進超然之外,此時此刻,這張照片顯得分外有緣,十分珍貴。

是時候,再遊主峰了。由副峰原路折返至韓陵片石亭,側有梯級上發射站及主峰的。居高臨下,青山腹地在我腳下,甚有君臨天下之勢。兩電塔夾縫中間有小路出外,一看蔚為稱奇,整個機場後有大東、鳳凰在您跟前。眼前那延伸的青蝶脊線一路延伸,份外細緻。惜當天鳳凰飄緲,未能一豹全貌,留下九分山水相連,一分未圓滿的缺陷美。

沿著短梯,攀上主峰。輻射強烈,不能久留。蝶影而至,拍下全屯,「上有蝴蝶飛影至,下有屋邨冠其名」。巧合得來,描述得又十分貼切。想拍下工人在天線作業的情景,還是先問准他們才好,「只拍一張就好了吧」,他們說。材料是由直昇機運上去,維修工具是他們背上山的,攀爬舉鐵,大汗淋漓,十分辛苦。

和他們談了一會後,快快下山了。下山碰上一位面善之人,後來才記起是網紅行山前輩呢。沿路折返,上山容易下山難,小心奕奕順著梯級慢慢下山。過了梯級路段,又重回青山禪寺,腳有點軟,正想背向後面下斜坡時,突有一華髮老先生平步而至,說:「要這麼大動作下山去嗎?」

隨即示範指點,手如楊柳擺動,輕撥搖曳,兩足開闊呈三角珍,先擺手,後放足。那就自自然然背行落山了。得這口訣,試了數步,很快學師成功了。連番感謝,這裡果然是高人處處,輕裝上落,如履平地,像是道之岸然,又是佛之釋懷,到此一遊,樂甚。

回到起點亦是終點—青雲路。山上山下,不約而同,平步於青雲,讀萬卷書行萬里路。白雲當前,陽光熾熱,再遇青山,仍是我的心裡伴。

圖片集













 
另昨日10/18/2020再與新手一起訪青山。天色甚好,補拍一些相片, 以資料所得青山禪寺牌坊正面兩旁對聯由梁士詒題:「樓觀參差清夜聞鐘通下界;湖山如此何時返錫到中原」。背面橫匾是六榕寺高僧鐵禪法師題字的「回頭是岸」,兩側次間分別題書「法海」和「禪天」,柱上另有兩幅對聯,一是前清翰林陳伯陶所題的「導海而南,杯渡情依中國土;高山仰止,韓公名重異邦人」,另一幅是伍銓萃所書的「岸泊屯門幸我輩附韓子題名卜異日山河並壽;亭觀海月歎此地無坡公遊跡問何年笠履重來」。他亦是翰林出身。而鐵禪法師是孫中山友人,民國初期任廣東省佛教委員會會長,為青山此牌坊題字,1929年建牌,如此佛教大事,題字理所當然。以此推論,實是與佛有關。至於陳伯陶亦居於東莞,後移居香港九龍城,為青山題聯,聯中的異邦人就是金文泰總督。依我看,這牌匾是眾星拱照之作,亦是港督金文泰這位中國通兩遊青山作引點建牌樓之源起。 以此補遺作念。











 

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2020/02-03「否極復泰來,麥十深度行。」— 記麥理浩徑第十段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