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「沒有馬騮的城門水塘」— 城門水塘

 

2020/10/02  香港「沒有馬騮的城門水塘」— 城門水塘

出發:葵涌和宜合道(九巴36M, 46X, 48X, 49X)

回程:葵涌和宜合道 (九巴36M, 46X, 48X, 49X)

需時:1-2小時 (連拍照影相計)

注意事項:新手路線




假日正午,作客親友家,喜賀「喬遷之喜」。親友跟我說,他的新居離城門水塘很近,彼等常往大壩觀日落,暉影皆雙,身心舒泰。問我可否與他一起同遊?二話不說,一口應承,在日落前出發,時間正合呢。

酒過三巡,豐盛佳餚,敘敘舊事,肚滿腸肥。正是動動吾身、舒展筋骨的好時候了。

沿和宜合道大斜路一直上:左有一排村屋車房,居民燒烤為樂。右與運動場泳池消防局為隣,康體設施齊備。交通要塞,車水馬龍。從這裡緩緩上斜,談天說地,轉眼已到一間歷史悠久的士多,內裡陳設很古樸,一部水冷式大冷櫃已是最有力的說明。眼望對面已是重建後的梨木樹邨了。




這裡是梨樹路與和宜合道的交界,「左進梨樹,直上城門。」繼續往前走上斜,在和宜合道裡走,到梨木樹公共運輸站的出口處,將視線向右望,依燈號穿過馬路後,一道梯級在您跟前,正是直上城門水塘的路了。

路不難走,好狗不欄路。梯級側有下老圍抽水站,路接上城門上村。村落簡單,一條直路,旁有幾頭牛,數有幾幢屋。路的盡頭,見葵涌北食水配水庫,向左走,直往城門。往右靠,轉至石蔭。

向左走,斜度慢慢攀升,中有區議會所建的城門亭。路雖人來人往,此亭卻孤芳一角,倒是林蔭深處覓一亭,泡一壺好茶,坐得休憩,自得其樂也。



過了城門亭,置上一村的分岔口於不顧,勇往前行,直到盡頭。多過一坡,已是平地。只見禾坱在前,得知已在水塘中處。天色綻藍,碧水無限。





經過麥理浩徑六段終點處,再往前走,不遠處,已見主壩。此時人聲習習,往復穿梭。戴回口罩,更覺安穩。沿主壩路上走,右有兩峽夾獅山之氣勢,羨煞途人。遠望雄獅,猶在萬峰之顛,鳥瞰深谷,洞聽迴音之廊。細看細聽,走下鋼梯,折又返回。不經不覺到了水掣房,亦是主壩盡處。太陽落下,亦是歸去之時了。







回走原路,陽光一反,逆光迴照,所有的東西變得不一樣。水掣房變成燈塔,水面泛成金黃,釣魚翁成了黃昏夜歸人。萬物皆寂,接入夜之來臨。奇怪,為何仍不見猴子的蹤影呢?








叮叮噹噹,馬騮未曾出現,倒有馬騮排隊買軟雪糕,大小馬騮都有,無分彼此。似是回味那急速逝去的童真。



下山原路折返,到和宜合道時,落霞紛至,夕陽被迷醉了。「今晚大家多喝一杯吧。」親友說。接著晚餐亦是佳餚美饌,酒醺珍饈,源源奉客。吃過喝過,賞那追月月色,份外圓。想來想去,這或是馬騮們接連兩夜歡渡中秋,而忘了在城門水塘耀武揚威的原委吧。

只是,沒有大聖露面的城門水塘,比平時變得不一樣,有點不慣呢。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