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「一樹橘紅落羽松,只緣身在鏡空中。」— 流水響水塘、鶴藪水塘

 

「一樹橘紅落羽松,只緣身在鏡空中。」— 流水響水塘、鶴藪水塘




人在野,山在笑。橫冷笑看風雲變,惟獨碧水賞不完。來到冬天,這確實是冬天嗎?平日的流水響水塘塞滿了各路人馬拍攝的長短鏡頭。平行時空,約好了朋友,到了流水響水塘,我們好像身處於繁華鬧市之中,多於大自然的郊外裡頭呢。

叢林與原野本是動物們的棲息地,現變成了拍友們兵家必爭之地。不想擠在人群裡,昂首望望山,倚傍看著水,山水正在笑著人的愚昧與無知,明明是上天賜您的好風光,偏偏你就不斷遺留垃圾,不斷造成過多的破壞。

話音未落,爭吵不休。一方說你拍攝的角度有問題,一方說自己已拍到盡善盡美。無論老中青,他們覆述著相同的對白。喋喋不休,甚麼動物都被嚇得雞飛狗走。他們仍沉醉於攝影角度、曝光的調控之中。除落羽松外,他們根本沒有細心留意箇中的自然奧妙,更對其他身邊的景物提不起任何興趣。

一樹橘紅的落羽松,轉色比較淡,襯著身邊的黃葉,色彩艷麗。對岸流水橋的人亦不少,又是拍友搶位置的好時機。落羽松倒影於水中,又黃又紅,又嫩又綠,煞是好看。駐足一會,人聲沸至,速速而逃。落羽松雖矯健,為人所好,卻不知就裡成為人類眼中的蜜糖,人們喜歡黏在樹幹上不肯離去。如是者,更打亂了細心拍攝落羽松的我們。縱有優美景色牽絆,惜人氣太盛,還是急步棄橋而走罷。

在淺泊,在塘邊,看看那塊鏡中鏡,更為有趣。要將鏡子放入心坎,原來極不容易,光線不要太強,水流不要急,風勢要減弱,這面鏡子才能活現眼前。我十分喜歡那樹曳弱水的倒影,白雲朵朵、河水泛泛的景像。大自然的靜態美果然十分動人,和那刻意抱著「到此一遊」心態的人們,這「一狂一靜」的狀態,演化成鮮明的對比。

欲窮千里目,為何不更上一層樓呢?開始往高海拔的山峯走,向著九龍坑山天線塔的方向慢慢上山,初段要上較大級的梯級已令很多人卻步,反為我們重添了大自然的閒適,越上得山高,空氣愈好。時為午後,陽光沒之前那麼猛烈,反添了一份柔和感。漁護署用被台風打下來的木材修葺山徑,減低水土流失,令山路更加好走。回望流水響水塘,此刻被山擁抱,愈縮愈小,卻增加多一份寧靜。山中遊走,細看細聽,是我們聽到的蟲鳥聲,是我們留下的足印,樸實而無華。

本想再直上九龍坑山的,惜太陽開始西下,惟恐到山頂時已入黑,看不到燦若明霞。同時在沒有頭燈下入黑行山,亦十分危險,那倒不如下山往鶴藪水塘吧。有點敗興而返,但畫面一轉,卻有另一番風光。山中望,山中尋,由觀景台高空望下去的鶴藪水塘,又黃又紅又綠的喬木圍著水塘邊,錦簇養眼。漸下的陽光覆蓋上面:灑一道金萡,映一道金黃,落在水塘中央,從鏡內倒射出來,放映成一幕又一幕的鏡中鏡,十分精彩。

取道再下山,平凡的衛奕信徑裡展現出不同的光影變化。黃昏的光線散落在屏風山的每一個角落上,盛載著水塘上的曲橋,倒影在水塘之中,難得的投射畫面,當然不能錯過。耐心將此情此景拍下,這刻的寧靜,豁然心往。

屏風山的屏風由碧綠轉變成金黃。縱使只是短暫的限定,我們依然十分陶醉。天氣清涼,鶴藪水塘的水面十分平靜,只有三兩位遊人賞著水塘的風景,和流水響水塘的人氣相比,簡直是天淵之別。

陽光一直放射著和熙的金光,我們沿著歸去的路,回到鶴藪村小巴站。上了小巴後,落日在窗邊降下,瞬間化成紅暈。我還是掂記著九龍坑山的落日同時,天色突然變黑,太陽好快下山了,大自然就是令你猜不透、想不到,不經不覺,又過了愉快的一天。

#流水響水塘
#流水橋
#鶴藪水塘
#落羽松
#天空之鏡

圖片集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香港 「萬壑囂浮沙,九逕任縱橫。」— 九逕山

香港 11上旬:2024 大嶼山|「天下何處無芒草,匯合分流肝膽照。」 — 觀音山、羗山、靈會山、狗嶺涌、分流、石壁之行

香港「山水映照面如鏡,懷古塑風大潭灣」— 記柏架山徑,港島徑第五段部分 畢拿山,港島徑第六段(二)